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医药 > 中医思考 > 医易之争
编号:13468740
易学与中医学在发展中交融并进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9年12月1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190期
     医源于易是指中医学理论的基本概念、思维方式源于“易”,此处“易”指阐述太极阴阳五行变化的“易理”“易道”。《黄帝内经》本身就是“医易相通”,隋唐至明清,各家各派从不同角度发展了医易融和相通思想,形成传统医易学。

    当代易医学是以易学为主干,以医学为载体,以儒释道为支撑,以国学五经为基本经典,以阴阳中和为核心理念,以医人济世救苍生为根本目标的一种医学流派。

    易医学源于医易学,高于医易学。医易学主要是站在医的立场,援易入医,借易阐医。易医学,则是站在生命哲学的立场,关照生命的终极问题、健康问题,是深层次地用易学来建构医学。

    易学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,易道是中华文化的主干,是炎黄子孙的精神支柱。中医学是易学思维方式、核心观念在生命之学上的完美呈现,中医学也由此成为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。医源于易,医易同源,易医同理,千百年来,易学与中医学交融并进,形成了独特的医易流派——易医学派。

    医源于易,《黄帝内经》时代已见端倪

    《易经》成书以后到《黄帝内经》成书以前,在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等先秦古籍就有用卦象说明某些疾病的记载。传世《黄帝内经》中虽然没有卦爻象、卦爻辞,但是《黄帝内经》八十一篇中至少有两篇相对完整引用了《易传》,即《素问·天元纪大论篇》和《灵枢·九宫八风》。更重要的是,《黄帝内经》采用的基本概念以及思维方式完全来自于以《周易》为代表的“易学”,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归纳为阴阳(象数)思维方式,她是《黄帝内经》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。

    医源于易是指中医学理论的基本概念、思维方式源于“易”,而不是中医学的实践源于“易”。源于“易”的“易”是指阐述太极阴阳五行变化的“易理”“易道”。《易经》最早记载了阴阳观念,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《周易》就四次写到“五行”,可见《周易》是最典型的阴阳五行观念合流,这种阴阳五行的象数模型是中医学的源。医源于易、医易相通、医易同源的“大易之道”,既是历代儒家所遵奉推崇的“理”之“易”,也包括偏术数传统和道家的“术”之“易”。《黄帝内经》通篇以阴阳五行立论,《黄帝内经》本身就是“医易相通”,《黄帝内经》的阴阳概念最早起源于易,中医学的整体理论基础就是阴阳,中医学从始至终,不离阴阳。中医学按照阴阳理论来论述和解决人体的所有问题。而阴阳和五行其实是一个概念,五行就是两对阴阳加一个中土。比如在太极图中,阳最多的是火,阴最多的水,阳气稍上升的是木,阴气微下降的是金,土在中央。

    从本位论上看,《周易》与《黄帝内经》均以“时”为本位来看待世界。易学与中医学以阴阳、四时为万物之根本,把对象视为自为自治的主体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11230 字符